• 品牌
  • 商品
  • 资讯

    热门搜索:

    从《药神》仿药到服装仿版

    2018-07-19 14:22:00来源:白马服装网作者:心生于无住

    电影《我不是药神》正在热映,并引发观众的热评,原因不仅在于它弥补了国内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稀缺,更在于选题比较讨好大众。当然,本文并不想讨论这部影片,因为关于金钱和道德、商业和人性以及法与情的话题太沉重和复杂。本篇小文只想从片中的仿药引申谈一下服装中的仿版现象。

    时尚尤其服装业似乎比较盛行仿版,国内仿国外的,小牌仿大牌的,甚至大牌与大牌互仿。比如,专门揭露时尚设计师和品牌之间抄袭行为的Instagram账号@Dietprada发文称,LV新任男装创意总监Virgil Abloh(著名潮牌Off-White的创始人)在其个人艺术展海报中,涉嫌抄袭已故艺术家 Lucio Fontana  1967 年创作的作品《Attese》。而且这已是Virgil Abloh今年第三次被指抄袭。其它大牌还包括香奈尔、巴黎世家等等。

    配饰的借鉴

    而知名快时尚品牌ZARA为了实现款式的快速更新,大批设计师频繁出没各大秀场,并将世界各地的流行款式及设计带回总部仿制改良,每年为此付出的侵权费用就达数千万欧元(时尚爱好者可能要感谢它迅速收集及传播全球最新潮流的能力)。至于国内服装行业间的仿版更是大行其道,对此行业潜规则,大家已是心照不宣。

    对仿版者的法律诉讼、揭露及口诛笔伐时常见诸媒体,对其带来的危害也都深知肚明,比如人人都去仿版,坐享其成,谁还会花心思去进行原创,久而久之,只会让整个行业的设计水平停滞不前。就像仿药盛行、专利得不到保护一样,再也没有公司有动力去研究原药,而且原药研发投资金额大、周期长、成功率极低。个体理性最终只会导致集体的非理性。

    的模仿

    其实,对仿版行为,我们不妨宽容一点。首先,人体的结构已经完全定型了,两只胳膊两条腿再加上躯干,这决定了衣服的总体结构难有大的区别,尤其是同一品类的服装更是如此。设计师再如何有创意,如何脑洞大开,也离不开人体结构的束缚。所以,服装款式成千上万,其中难免会有雷同,甚至刻意的模仿和借鉴。


    其次,仿版里面也会带有模仿者自己的创新,只分多少而已,即仿版也有层次及水平高低之别。最低的仿版就是只改改面料或者颜色,再高级一点就是对结构、款式或图案稍作改动,最高级别的就是高仿,从面料到工艺能做到真假难辨。高水平的设计师,只要在时装周上看一眼模特身上的衣服,根本不用买样衣,就能立马仿制出来成衣,这些也都是要功底的。


    再者,即使是所谓的原创设计,包括顶尖的设计师在内,他们的创意哪一个又不是在抄袭呢?只不过,他们抄袭的对象不是别人的作品,而是大自然、人文历史或乡里采风。他们的灵感要么来自天地日月、山川景物和花鸟虫鱼,要么来自民间艺人一代代的手艺传承,要么是当下社会思潮及流行心理。当然,他们抄袭的水平和难度也是最高的。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我们都在模仿天地

    所以,不仅天下文章一大抄,天下设计也是一大抄。这并没有什么不合理。道家曾骂文人写文章是从死人嘴里偷东西,只是偷的水平高低不同而已。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种偷,一个民族及国家的文化又如何得到传承?就拿文字来说,如果咱们一代一代不学习写汉字,它又如何能从繁体字演化为简体字?又如何从古传到今?如果没有这种偷,恐怕我们话不能说,文章不能写,早就亡文灭种了。

    按佛家观点,我们正是因为在过去世有着共同的业力习气,才有机缘在当下的时空中相遇相见,所以,对仿版就当作是布施了,而对被仿者,我们当然会深怀敬意和感恩。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否则,真要较真的话,我这篇小文从文字、素材到图片都难逃抄袭之嫌,还望各位多担待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