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服装及鞋类产品出口能享受低税及免税优惠
8月31日,A股上市公司中报全部披露完毕,纺织服装类企业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参差不齐,唯一的亮点当属在海外投资布点的纺织服装龙头企业开始进入投资回收期。
先看看它们的成绩单,鲁泰 A(000726.SZ)从2014 年开始布局越南,18H1的海外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2.5亿及0.4亿元人民币(下同),净利润率16%,高于公司整体11.5%的水平;百隆东方(601339.SH)也是在2014 年布局越南,18H1的越南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0.6亿及1.5亿元,净利润率14.22%,也高于公司整体11.08%的水平,更高出同期国内净利率6.77%一倍多;健盛集团(603558.SH)2014年开始布局越南,18H1的越南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6 亿和0.38亿元,净利润率23.7%,远超公司整体14.6%以及国内9.3%的净利率。
表现最亮眼的还是中国最大的纺织服装OEM企业申洲国际(02313.HK),它是国际知名服饰品牌耐克、阿迪达斯、优衣库及PUMA的供应商,实力强大。其18H1整体生产量同比增长约 15%,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8%至91.6 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1.1%至21.7 亿元,这一表现主要得益于柬埔寨工厂和越南工厂产能的高速扩张及效率的提升,目前二者成衣产能占总产能的25%。另外,其在越南的面料日产达220吨,占公司整体的40%,今年末可达250吨的日产能,以支撑越南、柬埔寨两地的成衣产能扩张。
申洲国际股价在过去十年里从0.8港元/股升至最高105港元/股,涨幅为130多倍,按9月7日收盘价计算市值规模为1269.5亿人民币,位居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第一位。
以越南为首的东南亚地区是国内企业海外登陆的桥头堡,原因之一是越南宏观经济增长快速,今年上半年GDP增速达到了7.08%,创8年来新高,整体形势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此外还有以下两个最具吸引力的因素:
一是越南的人口红利。目前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在不断枯竭,劳动力成本连年上升,而越南则因为充足的劳动力供应导致人工成本低廉,河内及胡志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仅为400万越南盾,相当于1150元人民币。另外,越南人口年龄的中位数为30岁,中国则为37岁,与美国相当。低成本自然是国内纺织服装业孜孜以求的,不过由于越南对工人权利保护比较到位,而且不会有国内的经常加班加点的习惯,尤其是近年来工资升幅也在持续增长,所以实际综合成本会比表面上的要高。
二是充分的出口便利。越南与多个发达国家及经济体签定了贸易协定,因此在纺织品的出口方面可以享受低税甚至免税的优惠,这在目前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价值显得尤为巨大。比如,即将于今年生效的越南-欧盟贸易协议规定,双方之间99%的商品关税在未来几年内均有望取消,而此前越南还加入了东盟经济共同体(AEC)、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TP)、越南-亚欧贸易协定(EAEU)及越南-韩国贸易协议等。
位于越南北宁省的仙山工业区不乏国际品牌公司
中国国内市场庞大,并足以打造和树立起自己的服装品牌,但纵观目前国际知名的服装品牌,无不是全球化的布局。因此国内服装品牌要真正成为一个国际品牌,向海外拓展是迟早的事也是不可回避的历程。
而且国内的消费需求受到多重系统性因素压抑而难以快速及大幅扩张,包括畸形的高房价泡沫严重压抑居民的消费意愿及消费能力、股市的长期阴跌吞噬巨量财富、大面积的P2P爆雷更使万亿级别的民间资金血本无归。从数据可见一斑,今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9.4%,同比下降一个百分点,而7月未见明显改善,社消额同比增长8.80%,相比6月下降0.2%。
最后考虑到中美贸易战的长期性、复杂性及可能会产生的不可测的后果,因此,宜通过直接投资或者收购尽早在海外布点,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要素的组合及多元化的市场营销以分散风险。